一年春作首,实干谱新篇。
此前,我们已经推送了一期关于2025年全国两会上西工大校友建言献策内容的报道(详细内容可点击下方链接),介绍了部分校友代表委员的风采。今天,让我们继续聚焦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聆听更多西工大校友的声音。
聚焦高校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
汪劲松(2013年1月-2023年3月期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打好高校有组织科研“主动仗”

汪劲松表示:“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要自觉肩负起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他认为,应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育人导向、开放导向,促进高校把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有机结合起来,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科技进步作出应有贡献。首先,有组织的科研体现在要坚持需求导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谋求主动。其次,有组织的科研体现在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掌握主动。第三,有组织的科研体现在要坚持育人导向,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赢得主动。第四,有组织的科研体现在要坚持开放导向,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占据主动。(来源:四川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校长
赵海兴(西北工业大学2004届博士研究生校友)
履职尽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赵海兴表示,“我将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职工作,立足国情、省情和校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以‘数字民大’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五育’并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赵海兴表示,青海民族大学是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打造了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范单位。(来源:青海日报、央视新闻)
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俊强(西北工业大学1984届本科、1987届硕士、1990届博士研究生校友)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朱俊强表示,科研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洞察力,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在基础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首要的是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减少对论文数量的盲目追求,转而关注研究的质量与原创性。营造宽松稳定的科研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考核与检查,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与支持力度,提升科研人员的待遇与地位,激发他们从事基础研究的热情与动力。(来源:人民政协网)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
张永强(西北工业大学1985届本科校友)
协同“三位一体”创新体系 培育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将成为深度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张永强认为,河北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加强前沿技术跟踪,制定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实施方案。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依托雄安创新高地的优势,培育壮大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绿色氢能等产业,赢得发展主动权。张永强表示,今年,河北省将借鉴长三角推进联合攻关的经验做法,联合京津,面向6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三地中心形成合力,打造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来源:河北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
王其红(西北工业大学1989届硕士研究生校友)
加速发展氢能产业 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王其红表示,近年来,氢能技术快速发展,以其零碳排放、绿色可再生、来源广泛等优势,氢能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但同时也要看到,氢能产业还面临滞后于规划预期、储运瓶颈突出、产业政策与标准体系还需完善、应用场景市场化运作项目缺乏等现实问题。对此,王其红建议,要加速发展氢能新质生产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氢能大规模推广的难题,协调各地统筹发展,共同助力能源结构转型。(来源:中国船舶报)
聚焦人才成长成才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教授、西安财经大学原校长
方明(西北工业大学1990届硕士研究生校友,1998年9月—2001年12月,在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学习)
建议加大对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

方明建议:扩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将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的所有市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申报资格范围,支持相应的地方高校项目申报,以推动西部地方高校协调发展;支持西部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参照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的西部项目,面向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工作者,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省(区、市)属地方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年龄和获批次数限制。(来源:西安财经大学官方网站)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刘代军(西北工业大学1994届本科、1997届硕士、2000届博士研究生校友)
培养AI+低空经济复合人才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高度依赖复合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结合行业需求与现有短板,刘代军建议,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在高校增设低空经济交叉学科,融合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物流管理、法律等学科,培养“技术+管理+法规”复合型人才。重点建设无人机工程、低空交通管理、航空金融保险等新兴专业。联合行业协会制定无人机驾驶员、低空飞行调度员、航空器维修师等职业标准,推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双证融通。同时,他还表示,该校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拟在2026年实现从郑州航院更名到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的跨越。(来源:南方都市报 河南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教授
张敏情(西北工业大学2016届博士研究生校友)
教学做科研要坚持需要从部队中来,成果到部队中去

张敏情表示,战场是军人接受教育最直接的课堂,搞教学做科研要坚持需要从部队中来,成果到部队中去。”对于如何更好打造院校部队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张敏情委员表示,“军校科研要紧贴部队实战需求,坚持研战结合,发挥部队实践创新平台作用,紧贴部队建设转型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使科技强军活力迸发涌流。”(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