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优秀的人,在哪里都能放出光芒!
8月29日,在清华大学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一位年轻学子的发言激起阵阵掌声。他是程泽堃,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校研究生会主席,也是一位从西北工业大学走出的优秀青年。当天,他以“奔跑”为喻,鼓励新生在科研、家国、体魄与人格的多元赛道上奋力前行;而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

从“公诚勇毅”“三实一新”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西北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训校风精神,在他的身上,都得到了最生动的映照。
程泽堃1999年5月出生,高中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他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2021年免试推荐进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纳米纤维材料结构与性能,现已开发多种新型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并应用于高水平保暖、快速止血和高效过滤等领域。
他现任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曾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探臻科技评论社社长、《探臻科技评论》总编辑、学生创业协会副主席、材博212班班长等职。
他还曾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本科生)、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西工大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等奖励;曾获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学生干部、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中国梦、青年志”陕西好青年、陕西省优秀毕业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勤学上进类提名奖等荣誉。
拿到手软的众多奖励背后,在他看来,是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尽责。
扎根工大,励志笃行
本科期间,程泽堃就展现出极强的自律性和广泛的兴趣。一张密密麻麻的日程表曾被西北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发布,并得到众多主流媒体报道:“做数学建模模拟题到凌晨六点”“21:00-次日凌晨4:00做数模培训题”……令众多网友惊叹不已。他善于多任务切换、多项目并行,将课程学习、科研竞赛、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认为“不同的事情激发不同的大脑兴奋点,反而有助于提升效率”。

他不仅学业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他曾担任西北工业大学第15次学生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软件协会理事长等职务。
在西工大期间,程泽堃积极参与“青马工程”学习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他曾在陕西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中深入学习,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他常说,青年应当“努力多一点,奉献多一点,将个人发展同时代进步相结合”。
深耕细研,拓展视野
2021年,程泽堃免试推荐至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说,走进清华,意味着我们开始了追求卓越、与时俱进的奔跑。
在清华,程泽堃深受“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影响,先后参与学校多项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等。他希望,一方面“必须成为专业人才”,一方面又需要具备精神感召力与影响力,能够同时在两个方面踔厉奋发,显示身手。程泽堃渴望这样一种充满挑战、激发斗志的丰富人生。
他曾对同学们也勉励自己说,趁着年轻,不让年华付水流,全身心投入到时代激流中,这是学子应有的青春影像。程泽堃努力对标那些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创新工作能力、务实工作作风、深厚专业知识、高度责任心以及良好沟通能力的优秀学长,希望自己也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双肩挑”政治辅导员。
作为一个有幸步入清华的学子,程泽堃深深感到,一名合格的清华人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需要有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有将个体生命价值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融为一体的志向与抱负。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程泽堃选择从事与国计民生、国防事业相关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围绕极端保暖、高效过滤、外伤急救等领域参与多项重点课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章,申请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
作为一份由清华大学学生编辑出版的科技类杂志,《探臻科技评论》从创刊伊始,就将国际著名科技类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作为参照范本。曾作为“探臻”总编辑,程泽堃经过认真思考,推动该刊从一年一刊的综合刊转型为一年五本专业刊,建立跨学科编辑团队,吸引数百名研究生参与,刊物关注人数突破两万。他牵头策划发布的“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榜单”获北京卫视等媒体报道,观看量超千万。


2023年,他带领团队正式出版首部由高校研究生自主编辑的科技读物,历时半年修订三千余处错误,最终成功发布,获《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广泛报道。他还推动建立19个院系12个科技社群,服务师生两千余人,并积极促进产学研融合,帮助地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024年7月至9月,程泽堃赴瑞士联邦材料研究院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交换学习。他深入气凝胶和纳米纤维研究一线,在马特洪峰极寒环境中采样观察,受瓦莱黑鼻羊毛发结构启发,进一步优化了仿生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在瑞士期间,他广泛参访国际组织与企业,包括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西门子瑞士总部等,积极讲述中国科技故事,推动跨文化学术交流。尽管日均仅睡五六个小时,他仍坚持科研、会议、交流多线推进,展现出极强的毅力和热情。

在博士生实践期间,程泽堃奔赴河南卫辉市,以市长助理的角色下沉基层锻炼,累计走访21家有需求的科技企业,积极对接校地企三方并共研课题6项。其中,程泽堃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塑料、膜材料回收全链条分析,策划低碳循环静态产业园区项目,连线校企双方共同申报发改委课题;为新乡市和协集团等企业建言献策,帮助定制应力光纤传感平台。由于有创新思路,又有实践路径,程泽堃已被多家企业聘请为研发顾问,卫辉市先进制造业管委会还发来了感谢信。
奔跑不息,青春正好
从古城长安,到首都北京;从清华大学到海外知名学术机构;从校园到更广阔的社会……他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在他看来,青春正是在不断的奔跑中彰显价值——科研上耐住寂寞、不断突破;生活中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时代里胸怀家国、勇担使命。
他曾在返回西工大面向学弟学妹们交流时说道,作为从西北工业大学走向清华大学的代表,应该始终保持着西工大人“公诚勇毅”的精神底色和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追求。他相信,唯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在奔跑中真正找到方向与力量。
而他的故事,正如他在开学典礼上所言:“青春正当时!让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程泽堃,正是这样一个一直在奔跑的人。
(素材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官方微信、清华大学官方微信、“清研能动”官方微信号、“清华辅导员”官方微信号、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官方微信、“西工大物理学院”官方微信号、“三秦青年”官方微信号)
(文字:王凡华 图片:西北工业大学官方微信、清华大学官方微信、“清研能动”官方微信号、“清华辅导员”官方微信号、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官方微信 审核:苟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