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字号大小:
“北疆楷模”杨选春:癌症患者攻克“导弹癌症”
发布日期:2025-09-19


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北疆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会,追授杨选春“北疆楷模”称号。褒扬他如胡杨般扎根戈壁,将毕生奉献于国防科技事业的崇高精神,并号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据悉,杨选春同志,西北工业大学1982级本科校友,生前系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2000年6月被确诊患有罕见难治的胰腺胰岛瘤后,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18年。病情稍稳定即重返科研岗位,先后主持完成多个重点项目研发任务,为国防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18年9月3日,这位铁骨铮铮的科研战士因病离世,年仅55岁。

又是一年胡杨最美时,璀璨的金色点缀在阿拉善盟的大漠戈壁,西北工业大学校友、空军某部原高级工程师杨选春的生命,已然与这抹金色融为一体。2018年9月3日,与癌症抗争了18年的他,走完了55岁的人生旅程。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他始终心怀家国、坚守奉献、矢志不渝,将最美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1963年,杨选春出生在湖北省一个军人家庭。受家庭环境熏陶,他早早立下志愿:要成为一名军人,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怀揣着这样的信念,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时,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参军申请,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时,杨选春所在单位正值建设时期,环境极其艰苦。杨选春和战友们以沙漠为家,住地窝子、吃沙拌饭、喝苦咸水,在无尽风沙中并肩作战。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我喜欢军人,军人的职业不仅因为军装的神武,更重要的是军装的绿是国防绿,穿起了国防绿意味着神圣的使命,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战斗。”

21世纪初,某型导弹射击超低空目标失利。如果不能尽快攻克难关,国家前期投入的大量科研经费、科研人员10多年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此时正在病床上的杨选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缨参与到这场攻破“导弹癌症”的战斗中。

经过杨选春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当分析结果被采纳后,有效解决了该型导弹存在的问题。最终,这型导弹顺利完成定型试验,杨选春因此荣立一等功。

这一年,杨选春已经抗癌十余年,一时间“癌症患者攻克导弹癌症”的故事震撼全国,而此刻的杨选春却无比的坦然。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我并不傻,那么复杂的数据我都算出来了,难道这点小账我还算不清楚吗?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做出了极其重要的选择。虽然我失去了舒适的生活,但我感到很坦然。因为我选择了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舍弃的是个人私利,我无怨无悔。”

抱着这样的人生信条,杨选春在与癌症顽强抗争的岁月里,无数次折返于病床和阵地之间。2018年6月,杨选春因病情恶化再度入院。

病榻之上,他一句“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不能休息,一休息就不能工作了”,道尽对工作的牵挂,妻子郑华榕含泪陪伴强忍着病痛的杨选春,在生命最后的一周里,坚持向单位递交了一份关于编撰靶场培训教材的建议书。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言,将自己扎根大漠。

2018年9月3日,杨选春走完了他55年的人生,骨灰伴着大漠秋风散落在茫茫戈壁,从此,他与大漠长风相伴,守望每一枚导弹腾空而起。

(素材来源:《内蒙古日报》2025年9月18日2版,原文作者为“记者 宋爽 贾奕村”,原文标题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追授杨选春“北疆楷模”称号》,“内蒙古新闻联播”官方微信平台,原作者为:记者 张青英 郭曦(实习),原作标题为《学先进 勇担当|“北疆楷模”杨选春:癌症患者攻克“导弹癌症”》

(文字:宋爽 贾奕村 张青英 郭曦(实习)等  图片:内蒙古新闻联播官方微信平台  审核:苟兴旺)